網站公告 證件查詢

萬畝林公益之淺議“4.0公益”

2023-03-02 18:58:33本文來源:公益在線
公益在線河北訊(公益記者 孟曉民)近些年做公益的人日益增多,但很多人把公益與慈善分不太清,那什么是慈善?什么是公益呢?

 

慈善原意的由來,最早出現在孔穎達疏《左傳》里,“慈者愛出于心,恩被于業”。意思是說,做慈善是行善者發于心底的愛,他的恩德不但有利于他人和社會,也有助于自己的事業。

那么,公益一詞,至遲在1887年就出現在中國,當下,對公益的解釋是:公共利益事業的簡稱(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)。公益與慈善在維度上是有所區別的:公益的維度是社會成員基于社會責任感、使命感,在政府力量之外主動謀求公共利益的滿足與維護,動員社會資源,解決或改善社會問題。比如環境保護,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等。

 

慈善的維度,通常是基于憐憫,同情或幫助,致力于使少數因制度原因或突發事故陷于困境的個體,能獲得正常的生存與發展權利,即慈善滿足的是個體或小眾的利益。

 

回顧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,可歸納為四個版本:

  1.0版公益,是“給人與魚型公益”,又稱“布施性公益”;是屬于慈善的范疇,隨機性強,周期性短。從心理上講,施者與受者是不平等的關系。例如,救病,救困,救災等。

  2.0版公益,是“助人成長型公益”,又稱“授人以漁型公益”;多是免費技能培訓,例如對有需求的勞動者進行崗位技能的培訓課。

3.0版公益,是“企業社會責任型公益”,往往是企業在獲得預期發展,得到了較好的經濟收益或政策支持,然后就某一領域對社會的一種反哺行為。當然,也有設計成某種商業營銷模式,進行以售代捐的方式。

4.0版公益,又稱“類戰略性公益”,戰略性公益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,哈佛大學的戰略大師邁克•波特提出的:“做公益不是單純的付出,實際上可以通過公益行動實現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雙贏。提倡企業要找到既對社會有益,也對企業有益的社會問題去投入,變被動公益為主動公益,變短期的公益行為為長期的、可持續的公益行為。讓企業的慈善行為,產生最大的價值;從戰略的角度考慮公益”。

 

4.0公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:一、企業或活動項目在做頂層設計之初心,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或最終目的。二、所有參與者不論主動或被動,均會轉換為志愿者,均有機會獲得做公益有收益,實現“財富與公益同行”的目的。

4.0公益更適合新創公司或新創項目的整體規劃和發展,更有利于新品牌的塑造和定位,能更好地踐行CSR(企業社會責任),并為企業帶來“look behind the label”(標簽背后有什么?)的深遠意義。

 

4.0版公益的好處:一、為參與者帶來物有所值的價值,能解決實際問題或帶來實際好處,有利于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,充分踐行CSR(企業社會責任),讓CSR成為公益的主力軍和推動器。二、有利于企業的品牌提升和業務拓展,4.0公益決定了企業素質的基因,是“look behind the label”效應的最有利部分。三、有利于提升國民的個人素質,解決想做公益但沒時間或不會做的尷尬,實現做公益,“不費時,不費力,生活化”的公益方式。

綜上所述4.0公益,將成為一股向上的力量,使更多的企業和個人融入其中,讓做公益成為生活的常態;讓每個人的身份都以是志愿者為榮,讓社會因為4.0公益方式而更加溫暖和美好。

中國公益在線 本文來源:公益在線   責任編輯:武躍先

最新內容

中華慈善總會亞飛公益基金戰略合作《備》(2019)12-21 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18002049號

關于我們| 聯系方式| 版權聲明| 招聘信息| 管理團隊| 刪稿指南| 如何求助| 管理條例| 公益記者| 律師顧問| ↓新聞訂閱

中國公益在線由益行智庫信息科學研究院獨家運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989號

丰满少妇一级a片韩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