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樺川到佳木斯一路徒步回來的志愿者
張立波是德一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,她是退伍軍人,雖然離開部隊35年了,吃苦耐勞的品格沒有變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沒有變,在同齡人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紀,她選擇了公益事業,在德一志愿服務隊為社會做貢獻,為他人送溫暖。
9月18號早上4點多,在樺川姐姐家的她突然接到領隊王佳春的電話。 “大姐,佳木斯有疫情了,需要咱們上崗”。“我在樺川呢,你們來接我吧”。她向王佳春報告了情況。她是17號來樺川的,計劃在姐姐家多呆幾天,沒想到才住了一宿,就接到了要求參加防控的電話。“不行啊,佳木斯封城了,車出不去,不能接你了。”王佳春遺憾地掛了電話。
佳木斯回不去了,那就在樺川做志愿者吧,在哪都是為人民服務,想到這,她簡單收拾了一下來到了樺川體育場,在和做核酸檢測的醫務工作者的交流中,她了解到佳木斯的情況比她想像的要嚴重,她改變了主意,她決定回佳木斯。從有疫情開始,德一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就參加了疫情防控活動,對于疫情防控他們非常有經驗,她覺得回到佳木斯她能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在樺川體育場忙2個小時后,她回到姐姐家,吃完早飯她告訴姐姐要回佳木斯。姐姐說:“你咋回去呀,現在封城了沒車。”她說:“我走回去。”姐姐聽了這話嚇了一跳,“這么老遠你能走回去嗎?你當你年輕哪,你都是老太太了,別回去了,在這不也一樣做志愿嗎?”她說:“我得回去,團隊需要我,佳木斯需要我。”
張立波不顧姐姐的再三勸阻,毅然走上了回佳木斯的路。出發時她看了一下時間,是上午8點多,樺川到佳木斯40多公里,她算了一下,7、8個小時應該能走到。那天風很大,路上沒有行人,長長的路顯得非?諘。走了1個多小時,她感覺有點累了,她想搭個順風車,可是路上車非常少,偶爾有車過,她招了手,車也沒停,因為疫情的原因吧。還是繼續往前走吧,她鼓勵自己。
開始時她走得很快,2個小時她走了近15公里, 10點多鐘的時候,她走到了拉拉街?吹揭患倚〕虚_著門,她走了進去,買了一瓶水。開店的夫妻倆聽到她要走回佳木斯要留她吃飯,她說我不能吃,吃完飯犯困,就不愿意走了,辭別了夫妻二人,她繼續上路。因為走得急,沒戴防護用品,風吹得她的臉特別疼,腳也開始疼了,她一遍遍在心里說著邁大步,不能停,保持好速度,像在部隊拉練時一樣邊走邊在心里喊著“一二一、一二一”,雖然腳步明顯沒有那么快了,但是她還在堅持,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,快點回到佳木斯參加疫情防控。
經過了近10公里的艱難跋涉,中午12點時,她走到了建國鎮。她看到了一輛停在路邊的大貨車,開車的夫妻倆正綁苫布,她上前幫忙,簡單地一交流,夫妻倆被她精神所感動,請她上了大貨車。下午1點多,經過5個多小時,她終于回到了市里。
回來后她才發現腳上走出了好幾個水泡,一個大腳趾蓋也擠壞了。志愿者知道了她是從樺川走著回來的,都非常敬佩她,都勸她休息幾天,她說我回來就是參加活動的,要是休息我就不回來了。
張立波已經參加疫情防控20多天了,住板床,吃盒飯,每天檢查、巡邏、掃碼,非常忙。她說:“當過兵,我也是一名黨員,就是用軍人和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,我們德一志愿服務隊的口號是:“點燃志愿之光,傳遞愛的力量”,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社會做貢獻,這條志愿之路我們會一直走下去。”(公益記錄者 王佳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