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談500位老人,蓓蕾社區發現幸福養老密碼
“平時出門多不多,坐交通工具方便嗎?”
社區志愿者吳澤瓊正跟一位七旬老人一邊嘮家常,一邊記錄情況。
吳澤瓊是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“分類調研,精準服務”項目的志愿者之一。該項目希望通過專業調研為社區老年群體精準服務提供方向指導,助力社區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。2022年9月起,吳澤瓊和其他8名同事一起在蓓蕾社區通過問卷調查、訪談等調研方式,了解社區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服務情況。
調查數據顯示,社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0%左右,80歲以上的老人1062人,失能老人100多人,獨居空巢老人2000余人。人口老齡化加速,養老問題迫在眉睫。
多樣化調研,發現“隱形”需求
在調研過程中,吳澤瓊和同事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,從基本情況、身體狀態、生活狀態、收入情況、享受政策等多個角度,為蓓蕾社區的老年人勾畫出了相對全面、精準的“畫像”。借助大量的數據統計得出,社區內60-69歲的老年人占比最多,達52%,社區內女性居多,占比達58.45%,而社區老人中文化程度多為初中,占比34.37%,約有57.81%的老年人每月有500元及以上的治療疾病費用,而19.22%的老人沒有退休金,需通過靈活就業或領取低保等方式獲得收入。
有老年人的“畫像”后,吳澤瓊和同事周敏分批次邀請60名老年人參與到焦點小組,圍繞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問題、健康問題、活動需求等展開主題討論,聽取大家的真實意見。“以前社區食堂免費,我就會去吃飯,現在要收費就不去了。我覺得應該免費向老人開放。”社區居民張大爺在討論社區食堂看法時第一個發言。話音未落,王阿姨立即反對:“我不同意!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這樣不長久。” 張大爺和王阿姨發生了分歧。“每次討論會大家暢所欲言,積極性很高,但每次中途會有叔叔阿姨因為意見不合發生爭執。” 周敏笑著對記者說。“社工調解后很快能停息下來,分類調研,精準服務的目的就是在于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,去搜集和正視老人不同的聲音。”參與此次調研的社會企業唯知薈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到。工作人員還會通過個別訪談、文獻研究等不同的調研方式獲取有價值的信息。歷時半年,吳澤瓊和同事們最終獲得了506份調查檔案,共計314條有效意見。
(志愿者在蓓蕾社區開展分類調研)
家政服務、便民醫療……社區養老服務面臨的問題
吳澤瓊和同事在調查中發現,97.48%的老人家中進行過安全檢查或入戶排查,但社區在適老化改造、居家上門服務、上門醫療等方面沒有提供其他多樣服務。“聽說其他社區根據老年人收入的差別,推出了不同價位的家政服務,希望我們社區也能提供。”吳澤瓊介紹說,這是一位82歲的張婆婆在個別訪談中提出的問題,非常有參考價值。
社區中大部分老人有慢性疾病,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年齡的增長,老年人對恢復衛生服務院的呼聲較大。“以前哪里不舒服走幾步路就能看病,現在衛生院關門了,心里就少了踏實感。”69歲的朱阿姨態度堅定地對周敏說,“我認為這個最重要!”
經過調研和走訪發現,70%的老年人認為現在社區的醫療結構不足,難以應對老齡化加深的趨勢。40%的老人認為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,應提供送“醫”上門服務。在調研中周敏還發現,精神文化、優惠政策和心里疏導等,也是老人們認為社區應該重視并解決的需求。
(志愿者在蓓蕾社區開展調研訪談)
讓老年人感受到看得到的幸福
調研從2022年9月開展至今已近半年,吳澤瓊清晰的記得調研正式開啟的那天是高溫天,聽說社區進行老年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工作,蓓蕾西巷的劉阿姨頂著高溫第一個找到志愿者反應自己的訴求。 “那天39度的高溫,聽她說完意見后我留她休息一下再走,她很激動地說他們老年人被重視,聲音能被聽見,生活能越來越好,天氣再熱她也會來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價值。”吳澤瓊回憶說道。
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老年人是否能安度晚年,是我們每一個年輕人應該關心的事情,更是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的重要因素。希望通過我們這次調研,能精準地分析出老年群體的需求清單,為后期社區開展老年群體精準服務提供方向指導,助力社區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。” 參與調研的點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說到。